第一百九十五章 菩提偈
第一百九十五章 菩提偈 (第2/2页)从一些更加玄乎的角度来看,例如佛教与道教,当然,没有任何说佛道两教是纯粹的玄学,或者看不起这两教的意思。
可是刚刚那神秘人所说的话,在极大程度上是与“佛道”两教契合的,甚至有一点把两个宗教结合在一起来讲的意思。
先从佛教的角度来说,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拥有的信徒数量极为庞大。
简单来讲,如果要说及佛教的宗旨与中心思想,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,就是“心”。
用两个字来概括的话,就是“放下”。
用三个字来概括的话,就是“毕竟空”。
其讲究的是什么呢,人这一辈子是很渺小很短暂的,所以一定要“看破”。
不说看破世间万物,至少你要做到“看破本心”。
这样一来,你对许多事情的执念也就“放下”了。
执念少了,人就会变得更加豁达、开朗起来,至少不会再因为尘世间的那些无谓的杂念所困扰,不会再被一些凡尘琐事所缠身。
能做到这一点,基本上就由一名入门级、合格的佛教徒,转为优秀的“佛门弟子”了。
达到这一境界,可能就会茅塞顿开,弄明白:“哦,原来我之前所在乎的那些杂念,那些和‘我’有关的事,是多么的无聊。”
“放下那些事情,我就会快乐似神仙,就会飞升了呀!”
在完成这一步后,就已经达到了“毕竟空”的境界。
毕竟这世界上一切的凡尘琐事,在一名“优秀的佛教徒”看来,都是无谓的,与己无关的。
在放下一切杂念后,“我”还是不是“我”,或者“我”过的怎么样,还重要吗?
总之佛祖说了,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”,一切都是假大空的,没必要在乎、牵挂的。
至于“我”的问题,还有问题吗?
还重要吗?
就像那首十分著名的“菩提偈”中所陈述的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”
原本就没有菩提树,也没有光亮如明镜的台子。
“佛性常清静,何处有尘埃!”
只要性空,哪儿会有什么尘埃!
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”
这句话的意思是,人,或者说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“菩提树”,众生的心灵就是所谓的“明镜台”。
跳过中间的句子,到下面这首诗又回到了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”,最后点名了主旨——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染尘埃!”
当然,后面还有更加高深莫测的句子,只是到了这里,整首诗已经用短短几句话点名了中心思想——那就是哪管什么有的没的,到头来,都是“四大皆空”啊!
这种想法,不正完全与那神秘声音口中所言的中心思想所完全契合吗?
从“心”,到“放下”,到“皆是空”,处处所透露出的意思,都是要放下“我”这个概念,看空任何与“我”有关的世俗琐事,方能成佛,前往“极乐世界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