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蛮之乱
第五百一十一章 南蛮之乱 (第2/2页)发现后世的时候,彩云之南种植的作物中,玉米、马铃薯、橡胶树占了不小比重……而这些暂时指望不上。
另外就是粳稻和油菜……或者说是芸薹(tai)。
芸薹原本在东汉并不普及,被称为“胡菜”,一般是幽州、并州河套、乃至河西等地,这些羌、氐、鲜卑人分部的地区有种植。
白图为了楚民的膳食营养,命工部研究过哪些地区适合耕作各种蔬菜,之后由民部负责普及,现在小有成效,所以楚国也有不少地方,在原本休耕的空档种芸薹。
另外就是经济作物比较吃香,比如甘蔗、茶、中药、山菌类,以及同样现在还没有的烟草。
并且在矿产方面,南中在华夏文明中,无疑是相当优越的地区。
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,南中就是盛产金银之地……
总的来说,南中并不适合农耕文明,尤其是小农经济——如果要自给自足的话,那么经济作物的性价比也会降到极低,而自给自足系列的水稻、小麦、桑麻……在南中的种植效率很感人。
因此搞经济作物、开发矿产的话,在南中还有出路,想要将这里转化成小农经济,那就不是神农精华能解决的,这也是为什么南中地区长久以来,虽然受到华夏文化熏陶,但始终没有彻底合流。
楚国要解决这一问题,比之前汉王朝,要多出一桩优势,那就是已经基本抛弃小农经济,只要修出路,并且提高南中的经济作物产出性价比,以及优越的矿产资源,这里完全可以靠交易,将日常所需“吸”过来。
而相比于后世工业化之后,现在楚国最大优势……自然就是人口!
整个楚国才一千多万人口,而南中地区,汉夷不过百万,因此完全可以先将有限的人口,集中在几个少有的交通“较为”便利、土地“较为”适宜耕种的地区,不用和太偏僻、太深的大山较劲儿。
否则如果是十倍、百倍的人口,再想要转型,那就更加困难!
然而即便如此,不买“楚学”账的人也有很多,哪怕陈宫、高顺、沙摩柯的拳头够大,也有不少部族,秉持着“惹不起、躲得起”的态度,不断向北迁徙。
这也正是这次益州“南蛮之乱”的次(gen)要(ben)原因……
至于主要原因,则是益州南部的许多大族,都在借机煽风点火,甚至亲举反旗。
因为这两年“楚货”不断涌入,而且还是找了蜀侯作为“经销商”,因此作为益州大族根本的蜀锦、井盐产业,受到了很大的挫伤!
哪怕刘璋接受了张松的意见,将这部分利益分润出来,但是……
这些大族又不是小店面——隔壁的烤串便宜,我们直接去隔壁进货?那穿串工怎么办?
小店面可以把穿串工辞退,但这些大族下面,那么多张嘴要养,可不是纯粹“商业利益”够大,就能够弥补的!
因此现在哪怕楚国不动,刘璋也已经焦头烂额。
既然硬气不起来,自然对邓芝也只能好生相迎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