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一章:灭火,临大事必决断
第六十一章:灭火,临大事必决断 (第1/2页)“第二件事,俞总兵被解职,获益的只有倭寇。分明是有人用反间计。”
“明王在金华时,已经知道文书有问题。为什么星夜举报?主谋是何人,你要说清楚。”
明王站起身,抱拳一礼说:
“请问堂内高人,你是哪一位。以什么身份来说这些事?”
堂内人直指利害所在,他冷汗直冒,这事要坐实诬告,杀头都有可能。
严飞鹄示意他安静说:
“能问你们的。自然管的这件事。你知道什么说什么就是了。”
明王心思转的飞快,忽然就对官小意说:
“官小意。你现在是我江南明月堂执令堂主,是话事人。以你之见,我是该不该回答。”
他这一问作用多多:月姬辞了堂主之位,官小意接任掌权。怎么看都是为了,给心上人谋前程出路嘛。
里面发话之人,是极厉害、有来头人物不用说,明显与官小意极为相善,才会替他出头处理事务。
如果官小意今天能帮自己挡一挡风险,就不用担心其它不利后果。
如果官小意不友善,那么只有与江天一等人一条战线,死扛到底。
官小意那里会费心猜测,明王是什么用意?
他诚恳地说:“明堂主,我这个执令堂主,不过是月儿姐姐指给我做的。”
“我从来没有管人管事的能耐,以后还要你们多多教我呢。至于该不该说,你自己看着办,又或者请罗大叔指点迷津。你看可以吗?”
众人大为失望。他说了半天,自己是一点主见都没有。
官小意接下来说了一句话,明王却非常爱听。
官小意说:“正是因为我处理不来这些大事。所以好先生才帮我处理。”
“她自然是凡事为大家好的;你要当我是朋友兄弟,你还是有什么说什么罢。”
姥姥家啊,你直接说这一句多好。
明王当即说:“好。就凭你真心愿意与我们堂中上下,做朋友兄弟。我就服从堂上先生之命,把我知道的事都说一说。”
“昨天这场血战。我江南明月堂数百兄弟,协同官兵与贼寇恶战。”
“人人奋勇当先,气壮山河。由杭州城外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,杀的敌人死伤惨重,望者披靡。”
“我们所部人马,当先追击至杭州湾海边。”
“以击杀俘获敌人战绩而论。我自认为参战的,各支地方义勇军中,江南明月堂之战功当排前列。”
“江天一堂主更是力拼敌酋,将其格杀于阵前。”
“倭寇失去统帅。指挥失灵,立时崩溃。这才有了官军全线追击的大好形势。”
“当时我们随着于将军追击至海边,敌人早安排有船队接应,退逃至海岛。大家都觉得非常惋惜。”
“于将军也曾说。如果在此处布下伏兵,提前袭击敌人的接应船队。那数百贼寇,必然被我军当场全歼于海边。”
“明某也曾习读过兵书武略,用兵之道算是略微知晓。与江堂主对于将军之言深以为然。”
“作战失误如此明显,我们是很不理解的。这分明有纵虎归山之嫌。”
“况且。领着我们勇猛追击的于将军,所部不过是普通守戍官兵,并非善战之师。我们一路杀敌,却没看到精锐之师作战的踪影。”
“敌人全线溃败。我们的主力部队却毫无动静,这事难道不叫人困惑。”
“后来。江堂主和于将军找我,说有事有蹊跷。残寇虽然暂时困于海上,会不会又一次寻机逃脱。一场血战,最终功亏一篑呢?”
“当时战局,我们义勇军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。因此我们决定昨夜回杭州报告情况。”
明王一番话,理据倒也充分。反正他自己的事算是说明白了。
于副将邀功请赏,未见其功。自己的顶头上司反而成了调查官,这事可能有些不好玩。
后怕也好、后悔莫及,必须是实事求是、有啥说啥。
当下说:“这个事情。我也认为很有不理解之处。”
“所以江堂主他们说出这样重大事件来,于情于理,我均不能置之不理。”
“贼倭由海防军兵围困在海岛。为慎重起见,我决定一起回来禀报。”
江天一再不想说也不得不说话。
“事情确实是如此。我当时听了他们对战场形势分析,也认同他们说的是对的。”
“为了不再出现让倭寇脱逃,我提出应当尽快,向总督衙门直接报告。”
“我相信胡、赵二位大人必然会明断,作出最有利的决策。”
三人答辩,并无问题。
阿雪说:“你们所说自有道理。”
“于将军你来回答一下,残敌已经上船,为什么没能扬长而去?”
“残敌退至海边时,水师军兵已经出现,堵截了敌人的去路;敌人又不敢上岸,只好逃上海岛。”
“如你所说,原来我军早已伏兵海上,就等敌人上船,要它插翅难飞的了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