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35章 教授治校?
第435章 教授治校? (第1/2页)钱!?
刘韬顿时笑了。
盘山集团很缺钱,但是盘山集团缺的是大钱,而不是缺小钱。
‘西南联大’建设费用和每年运行费用,偌大的盘山集团每年稍微挤一挤就有了。
不过刘韬更加开心,杨振柠能够考虑这么多,说明杨振柠对重建‘西南联大’很用心。
“钱的问题,请杨教授不用担心,‘西南联大’的校区我们已经划定好,足足有6000亩,就在滇池旁,云省将会环绕滇池建立大学城,以‘西南联大’为中心,形成大学、科研机构群,成为华夏又一个高校、科研中心。”刘韬介绍着。
“‘西南联大’建设费用10亿人民币,以后每年费用不低于1亿人民币,根据每年实际情况而定。”刘韬缓缓地说道:“‘西南联大’由我们盘山集团负责管理,归属口是我们盘山集团,不是省教育厅或者教育部,上面对于‘西南联大’重建很重视,允许‘西南联大’实行教授治校,轻易不会干涉‘西南联大’!”
“教授治校?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这么大?”杨振柠很是震惊。
教授治校、校董治校两种大学管理模式,在欧美都是存在的。
但是据杨振柠所知,在华夏实行的是党领导一切,在大学里面,校长还有校党高官、副校长等等,其实都是可以说是国家干部,校长甚至都得听校党高官的。
“现在国内教育界,也知道教授治校?”杨振柠忍不住道。
德国是现代大学的发源地,孕育了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——柏林大学,也建立了许多现代大学运作产生深远影响的制度,其中就包括‘教授治校’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。
德国的‘教授治校’制度下,教授数量很少,并且为终身制,教授在大学中的地位很高,权力很大,同时也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。
在这样的体制下,教授在德国的高校建设、科研推进、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‘教授治校’在华夏也是有过实践,最早见于蔡元培时期的北大,旨在全体教授通过选出的评议会参与学校章制的议定与决策。20年代中期,因应政局的动荡,各高校呼吁建立‘教授治校’制度,以抵拒政治势力的入侵。只是随着北洋时代结束,当时金陵国民政府对教育界采取收束政策,本来不属于教育系统的清华由国民接受,借‘改隶废董’风波的机缘,不仅原来并未实行的‘教授治校’逆势得到制度章程层面的确定,而且在梅贻琦的接掌下成为教育界‘教授治校’的典范,与蒋梦麟再度入主后和国民政府同调变成‘校长治校、教授治学’的北大形成鲜明对比。
但是在共和国建立后,便对教育界进行了统一。
刘韬点点头道:“是的,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,教育方面也在进行改革。鹏城的南方科技大学由香江的霍英東先生捐赠建立,施行的是‘校董治校’。重建‘西南联大’,国家也给予巨大支持,将‘西南联大’作为高等教育的改革试点单位,用于探索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。”
“教育是国家大事,不适合大面积铺开,免得引起教育方面的混乱,影响国家发展,而选择‘西南联大’作为改革试点单位,那么就只是一个点,可以让大家看清楚,有问题也不会影响全国。”刘韬介绍着,“当然,杨教授你在欧美经常走动,应该也知道,德国的‘教授治校’因为体制严格,在今天也出现了明显的弊端,甚至到了不得不改革的阶段,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