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回到过去做财阀 > 第1210章 永久是一种牺牲的行为(第一更,求订阅)

第1210章 永久是一种牺牲的行为(第一更,求订阅)

第1210章 永久是一种牺牲的行为(第一更,求订阅) (第1/2页)

荒凉海岸上,十几栋红色的房立孤零零的屹立在那里,红房子的背后就是冰天雪地——尽管是夏天,可是雪已经落了下来,岸边还有一些企鹅。
  
  这就是“应龙镇”——南极大陆唯一的人类建制镇!
  
  在“东方朔号”驶近海湾时,整个应龙镇的人们都是倾巢而出,尤其是教室里的孩子们,他们更是“轰”的一声,就纷纷朝着海岸跑去,穿着红色羽绒服的他们,一出教室,就挤站在岸这,就那样眼巴巴的望着“东方朔号”。
  
  ““东方朔号”来了,“东方朔号”来了……”
  
  第一次,白志成没有像几个月前那样欢呼着,他和身边几个少年大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。
  
  韩冰凌看着“东方朔号”说道:
  
  “船来了。”
  
  黄天勤点头道:
  
  “是啊,船来了。”
  
  白志成等人皆是一阵沉默,他们就那样注视着正驶向泊位的“东方朔号”破冰船。
  
  在“东方朔号”泊停时,船上的冒昌星看着岸边的人们,惊诧道:
  
  “这里怎么有小孩子?”
  
  不但有十一二岁的少年,还有一些三四岁,甚至还在大人怀抱中的婴儿,这里不是南极吗?
  
  “对,这里当然有孩子,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,都是在这里出生的。”
  
  不知道什么时候,赵国柱已经站到他们的身边了,与往日不同的是,他除了穿着厚实的羽绒服外,里面还穿着制服头戴制服帽。
  
  “这里是应龙镇,这里有一间小学校、一个银行、一个邮局、一个医务室、一个碎石足球场、一个墓地、1.5公里的碎石路和24个家庭小木屋,相比之下,科考站的实验室则只有两处简陋的房屋……”
  
  看着岸上的冲着他们招手的人们,苏志坚向队员们介绍道:
  
  “四九年1月23日,海军军上尉王友德率领13名下属和他们的妻子、孩子来到这里,在旧捕鲸补给站废墟上建立起了应龙镇,六个月,海军下士白大鹏的妻子生下了第一位土生土长的南极人白志成,五零年到五二年之间,又有12户移民来到这里,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,目前有约200名儿童和家人常年定居在这里,这里目前最多可容纳300人,其中大多数人员都是军人——对了,包括移民他们都是从海军部领取薪水的,甚至就连孩子,他们一出生,就领取薪水——每个月80元。”
  
  尽管听起来很不合理,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去辩驳什么,他们都知道,这些孩子实际上也是在“为国戍边”,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。
  
  而苏志贤继续讲道:
  
  “根据“南极条约”,南极洲不允许各国科研人员进入,而目前住有科考人员以外人员的科考站只有三处,除了应龙镇之外,一处是希望湾附近的阿根廷埃斯佩兰萨站,另一处是在乔治王岛的智利科考站“星星村”,因为这三处定居点都是在1959年制定条约禁止成员国提出领土主张前建立的,因此享有豁免权。
  
  “应龙镇”的人口就是由军人以及他们的配偶和子女组成。镇子经过多次扩建,也就这么大,但无论如何这里都是我们在南极洲领建立“主权”努力的一部分。
  
  而只要“应龙镇”在,我们就对这片土地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——因为他们!”
  
  苏志坚的目光投向岸上的人们,白色的大地、红色的房子、穿着红色的羽绒服人们,所有的一切都是红色的。
  
  “这里看起来诗情画意,可是长期生活在这样与世隔绝的地方并不都是诗意。”
  
  在老师的话声落下时,孙松涛问道。
  
  “老师,为什么只有24户了,不应该是26户吗?”
  
  “这里有一块墓地……”
  
  老师的回答,让孙松涛顿时愣住了,张张嘴,却没有说出话来:
  
  “这里还拥有一个小型文物博物馆,等上岸之后,有时间的话,我们应该去看看,还有,就是去墓地拜祭一下开拓者们……你们知道为什么应龙镇的房子是红色的吗?居民将这里的小房子漆成鲜红色,这样即使在暴风雪中也看到它们,在这里有他们自己的信条“永久是一种牺牲的行为”!”
  
  “永久是一种牺牲的行为!”
  
  默默的念着这句话,赵国柱说道:
  
  “鸣汽笛。”
  
  在汽笛声响起时,他又向着小镇敬礼,船员们也纷纷如此,而岸上的人们同样也是如此。
  
  伴随着汽笛声,“东方朔号”进入了泊位,不过这里并没有供它泊停的港口,只能靠小船往返运输物资或者用直升机。
  
  每一次“东方朔号”的到来,对于“应龙镇”来说,都是一个节日,尤其是现在,春节将至,镇上的人们,又怎么可能不开心呢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回到九零,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 我用闲书成圣人 凌天战尊 这个明星很想退休 逐道长青 重生之将门毒后 我家娘子,不对劲 星门 玉无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