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8章 真·海空联动了
第1008章 真·海空联动了 (第1/2页)面对常浩南表现出的震惊,常山的反应则……
更加震惊——
前者震惊于竟然这么早就就有人准备上马全电验证船。
而后者则震惊于常浩南怎么好像对这套东西非常了解的样子……
俩人大眼瞪小眼对视了足足几秒钟之后,常山才一边思索一边开口道:
“综合电力系统……这个名字倒是不错,概括性很高。”
常浩南这才意识到,眼下这会,国内对于综合电力系统的研究应该还处在相对前期的部分。
以至于大概率并没有一个被确定下来的名词对其进行定义。
自己这无意中的一嘴,倒是很可能提前了这一概念的诞生。
当然,说到底,一个名字而已,倒是不算重要。
常浩南真正关注的,还是自己,或者说自己的课题组在其中能做些什么——
火炬实验室成立至今不过三年,第一批学生都还没毕业,因此只有进账没有出账,整体规模也跟着逐年增长。
而沪东厂的那艘LNG船,目前已经度过了最开始的问题多发期,进入了相对平稳的阶段,大多数情况下让几个研究生轮流盯着情况并及时上报就行。
相当于把刘方平和雷志兴给解放出来了。
原本,常浩南接下来的安排就是要让二人逐渐过渡到非接触式磁性轴承,以及永磁容错发电系统方面的研究——
这俩人都是机械行业出身,由他们负责把传统的转子轴承(以及同专业的学弟学妹们)送进坟墓,那简直再合适不过了。
唯一的问题是,火炬实验室在这方面的技术积累……比较有限。
常浩南确实已经在SeA650发动机上尝试应用了永磁容错发电系统,但一方面只是验证其可行性,实际上还完整保留了全套的机械转子轴承,另一方面,除了设计本身是由他本人以及606所牵头完成以外,大部分核心零部件都选择了外国供应商。
即便如此,作为其核心的发电设备,仍然选择了相对简单且成熟可靠的开关磁阻电机。
这种电机在宽速范围下高功率密度性能的实现,需要通过建立大气隙来适应材料热膨胀和机械间距规格要求,因此输出性能较差且体积很难进一步压缩。
更理想的选择是永磁电机。
然而别说火炬实验室,就算放眼世界,也没有特别成熟的技术和产品。
德美英俄瑞倒是各自有相关型号,但都是实验性设备,且可靠性和体积功率密度普遍不理想。
此外,SeA650作为国际合作的民用航发,供应商选择自然可以放宽范围。
但航空动力集团的多数项目仍然涉及,甚至是专门军用,轴承支撑类零部件的用量又大需要稳定供应,不可能事事都指望进口。
所以,无论从哪個角度讲,都得想办法自己搞定永磁电机。
而眼前这个参与综合电力系统研发的机会,简直是瞌睡来了送枕头——
尽管军舰动力和飞机动力之间还是有那么亿点差别,但具体到综合电力系统的话,其关键技术当中也有一条是永磁推进电动机。
产品当然不可能直接搬到航发里面,但技术总归是相通的。
因此,常浩南干脆直截了当地问道:
“不知道常山总方不方便透露一下,你们目前具体进行到哪一步了?”
“如果非常赶进度的话……我们实验室可以先派一名有相关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去协助……”
常山看着面前突然比自己还积极主动的常浩南,有点绷不住:
“赶进度倒是还不至于……”
他摆了摆手:
“目前这块主要是马院士在牵头,是他评上院士之后带的第一个项目,所以搞得很稳。”
听到这个名字,常浩南心中暗道一声果然。
马伟铭院士的名字,哪怕他上辈子几乎没怎么跟海军方面打过交道,也绝对是如雷贯耳。
世纪初这会,马院士的大名倒是还没传得家喻户晓,但实际上已经是舰船供电系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了。
2001年能够当选工程院院士,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主持研发的舰艇供电系统,在前一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。
当然,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,常浩南和马伟铭并未有过直接交集,肯定不能表现的过于了解对方。
因此对面的常山并未察觉出什么端倪,只是平淡地继续说道:
“我们今年年初刚做完可行性研究,目前还在讨论到底是选择中压交流方案,还是中压直流方案,所以下一步准备在江城做一轮地面实验。”
“等技术路线确定下来之后,您那边再派人过来就行……反正前期这些工作也跟具体的技术研发关系不大,或者说……反倒需要排除外界影响,看看到底哪种方案优势更大……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